资讯中心
NEWS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奋力攻坚向前行——2019年广东生态环境保护综述

奋力攻坚向前行——2019年广东生态环境保护综述

  • 发布时间:2020-01-19
  • 访问量:0

奋力攻坚向前行——2019年广东生态环境保护综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1-19
  • 访问量:0

摘要:

  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创2013年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历史新低;21个地级以上市PM2.5首次实现全部达标。

  全省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连续31年稳居全国首位。一高一低,这是新时代广东绿色发展奏出的最强音!

  地表水国考优良断面同比增加3个,劣Ⅴ类断面同比减少4个。一升一降,这是一年来广东奋力治污攻坚的缩影和成果!

  2019年,注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治污攻坚颇为关键的一年。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科学规划,强化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10万亿的庞大经济体量,对环境本身的压力不言而喻。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有效推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这更是对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抓好生态文明!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为广东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也为广东高质量发展送来“大礼”——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是机遇也是重托,是挑战更是使命!广东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契机,同时结合实际确定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战略,推动广东在新起点上迈上新的台阶。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科学规划,优化布局,下好生态环境保护“先手棋”,成为新时期广东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优最好,“绿色发展,保护生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可持续发展先锋”亦成为深圳先行示范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根据“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等5市被确定为北部生态发展区,重点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

  ▲韶关优美的生态环境

  强者更强、优者更优,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这不仅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广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年来,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进重大发展区域战略实施。组织编制“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确保省、市重大工程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快编制实施,推进粤港澳大气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无废”试验区、蓝色海湾、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特事特办工作机制,按照“能下放的都下放”的原则,向深圳、广州下放省级生态环境管理权限,推进深圳市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和广州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推动珠三角城市群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各个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实体,又是污染治理的主体,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推进我省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发展‘双赢’!”

  11月11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服务企业面对面座谈会举行。简短又暖心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政府人员与企业代表的距离。3个多小时的议程里,与会政府部门负责人,与60多位外资、民营企业以及部分行业协会负责人开展真诚、有效的互动。

  “面对当前经济增长的压力,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今天搞的活动很有意义!”省贸促会负责人现场点评。

  为做好对企业的服务,一年来省生态环境厅还先后举办了5场“送法规送技术送服务进企业”宣讲活动,举行了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技术、装备、服务展示交流对接会,与省工商联联合签署了《共同推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合作协议》。

  ▲6月10日~16日,在东莞市举行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技术、装备、服务展示交流对接会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省生态环境厅出台深化企业生态环境监管服务8条“硬举措”,要求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加大环评改革力度,实现更大幅的“放”;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现更精准的“管”;提升环境政务服务水平,实现更有效的“服”。

  这一年,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审批办理时限由60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行政审批事项压减53项,压减比例达到64%。

  佛山市对内整合,对外并联,实现建设单位“最多跑一次”;实行告知承诺制,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外、符合改革区域(规划)环评结论的企业可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时限缩短至9个工作日(含公示7日)完成。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意见不成立的,直接作出审批决定。

  东莞将环境影响登记表事项由审批制改为网上备案制。1至11月,各镇街申领工商营业执照207384份,经初步甄别需办理环评手续58109份,已告知企业数56098家。经核实需办理环评手续企业35804家,已办理环评34597份,其中登记表26886份。

  减少事前审批意味加强事后监管,特别是要严厉打击主观、恶意违法偷排行为。2019年广东全省共处罚环境违法案件1.66万宗,罚没金额14.8亿元,移送行政拘留案件484宗,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388宗,工作力度居全国前列。

  其中,东莞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金额逾3.77亿元、同比增长38.8%、位居全省榜首。全市环境行政处罚案件4282宗,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移送环境犯罪案件分别增长61.9%、550%、89.5%。环境执法力度之大,可窥一斑。年底该市在石马河实施最高50万元的有奖举报新政,更是令人关注。

  “我们查处的是环境违法企业,这对于广大环境守法企业来说就是保护,也是营造公平、有序、法治的市场环境的需要。”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严格执法带来积极效应。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该市生态环境系统共受理各类环境问题投诉2.8万宗,同比下减6.6%,多年来第一次实现压减下降,初显环境监管执法效能。专项行动企业问题率由79.2%下降到49%,实现大幅度下降,企业自觉守法意识得到强化,加强环保自律逐步形成共识。

  ▲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公安厅打击非法转移废机油专项行动

  迎难而上,聚焦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2月4日,广东省18个地表水攻坚重点断面水质全线“飘蓝”!

  即使是惊鸿一现,也足以让微信工作圈里圈外的人兴奋不已、嘘唏不已!“这一天,太不容易了!等了一年的时间啦!”“没想到,真有这么一天,真能全线飘蓝!”“明年要更多蓝!”……

  ▲2019年12月4日广东省18个地表水攻坚断面水质日报

  监测数据显示,12月单月广东9个劣Ⅴ类断面已有8个消除劣Ⅴ类,茅洲河、练江、淡水河、石马河国考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同比分别下降35.2%、34.7%、45.1%、30.9%,为2020年全年达标打下良好基础。

  时光回溯一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就曾指出广东还有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必须补上生态欠账。

  殷殷嘱托,绵绵厚望,牢记心间,化为无坚不摧的力量。省委书记、省长联合签发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一号令”,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聚力聚焦劣Ⅴ类国考断面达标,全力以赴打好治水攻坚战。

  “七年前搬来时,茅洲河就是一条臭水沟。”住在深圳市宝安区茅洲河畔众和小区的王阿姨回忆说,但现在水变干净,两岸也建起公园和步道,“非常漂亮,每天都要到河边散步。”

  茅州河的“嬗变”是2019年深圳治水实现历史性转折的缩影。该市两个国考断面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氨氮从2015年的23.3mg/L降至2019年的3.9mg/L,11月、12月更是降到2mg/L以下,达到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深圳河全年均值达地表水Ⅴ类标准,为1982年以来最好水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全部不黑不臭。

  ▲2019年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赛

  自2016年起全面向水污染宣战以来,深圳投入近1200亿元,用4年时间的治水奋战,补齐了近40年的历史欠账。4年来,深圳建成污水管网6274公里,完成小区、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13793个。

  在治水攻坚中,深圳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治水机制。在2019年“水污染治理决战年”,治水成为市主要领导“花费时间最多、基层调研最多、开会研究最多、反复强调最多”的一项工作。各区书记、区长也深入一线,对治水工作如数家珍,俨然成为“治水专家”。同时,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开门治水、全民护水的良好氛围。汇聚50多家国内一流机构组成深圳市治水提质技术联盟,组建702名志愿者河长和12万名“河小二”的志愿护河队伍,共同保护和改善水环境。

  “真的变了,都有些认不出了。”去年12月3日下午,练江支流谷饶溪溪美村委会门口,曾随督察组检查、如今“故地重游”的同行记者,无不惊叹眼前这条河涌的变化。昔日成片的违章建筑群已不见“身影”,修葺一新的堤岸种上了鲜花。水面干净,过去水上及两岸密布的各种垃圾也难觅“踪迹”。

  “从‘光说不练’到‘真抓实干’”“练江水质一年大变样!”“一条曾被‘放弃’的河,怎样成为中央环保督察模范样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纷纷报道汕头练江整治经验。一年多来,汕头市14位党政领导包干练江流域15条主要支流治理,每月至少一次驻点现场办公。流域新建污水配套管网840.13公里,超过全市历年建设的总和。

  “河水不臭了,我们河边的单房租金从以前200多,涨到了500元。”家住广州白云区棠景沙涌边的的刘先生高兴地说。

  走在棠景沙涌边,浅浅的河水已经没有了黑臭,一簇簇水草生机盎然。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条河还是用水泥板封盖,底下是污水横流、藏污纳垢的暗渠。

  “盖住了就眼不见为净,就不用治了吧”、“揭盖会影响群众停车”……面对不少畏难、怀疑的思想,广州市迎难而上,下定决心实施揭盖复涌,“绝不能让一寸黑臭水体躲在黑暗里”。

  9月,热火朝天的沙涌揭盖工程正式打响。15天后,棠景沙涌揭盖顺利完成,累计揭除盖板约10755平方米。经过清淤、封堵排污口等工作,棠景沙涌水质达到不黑不臭标准。

  有决心,就有力量!2019年广州、佛山两市合力攻坚,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水处理设施建设。当年广佛跨界水道鸦岗断面水质稳定消除劣Ⅴ类,“跳级”提升至Ⅳ类。

  在跨界河流治理中,省生态环境厅建立茅洲河、广佛跨界河流、淡水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整治协调机制,每月一次召集各方召开协调会,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针对18个重点攻坚断面,建立“一河一图一表”和“一市一策一专班”工作制度,由业务处室每月赴挂点地市开展现场督导服务,指导帮助地市解决实际问题。

  治差水,保好水。2019年广东深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治,联合福建等8省(区)签订污染联防联治框架协议,持续深入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广东累计向广西、福建、江西拨付补偿资金近10亿元,推动东江、韩江、九洲江等上游来水水质明显改善。同时,基本完成487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守好老百姓的“水缸子”安全。

  随着一条条曾经污浊的河流水质渐清,广东治水“心路”历程也在悄然改变,从不可能到可能,从底气不足到信心满满。在迎难而上、背水一战的生动实践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9微克/立方米!作为世界级港口所在地,深圳市盐田区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建成6套船舶岸电系统,以“海事蓝”守护“深圳蓝”。自建成岸电系统以来,累计为靠港船舶提供岸电服务总时长超过9600小时,替代燃油量约为750万升,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9400吨。

  “先行者”换挡加速,“后进者”迎头赶上。作为2018年PM2.5未达标的城市,肇庆市通过“监测数据可综合应用,监管执法有实在抓手,治理效果可量化核算”的污染防治体系闭环管理,实施大气环境治理精细化跟踪管理。清远市在当地电视台、日报开设“生态环境红黑榜”专栏,先后公布红黑榜13期、曝光18个问题,有力有效地推进了道路及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工作。2019年两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第4和第2,PM2.5均首次实现达标,均为32微克/立方米。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专家指出,比较全国其他区域,广东治气提前进入低位减排、深水攻坚阶段。哪怕减少1微克/立方米PM2.5,也要付出比当初、比别地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为啃下难啃的“硬骨头”,各地大力加强“散乱污”和工业炉窑污染整治,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

  风雨之后见彩虹。历经一波三折的广东大气环境质量继续领跑先行,全省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5年达标,PM2.5平均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21个地级以上市的PM2.5首次实现全部达标;深圳、珠海、惠州、汕头、河源、汕尾、茂名等7市PM2.5降至25微克/立方米(世界卫生组织二级标准)。

  随着“中西南北”四大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投入运营,2019年底江门市提前一年完成省里下达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任务。全市新增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能力25万吨/年,有力保障了江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以中央环保固废专项督察整改为契机,广东安排10亿元注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加快推进区域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建设。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的49个固体废物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21个,动工21个。全省新增危险废物焚烧、填埋等无害化处置能力30.06万吨/年,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26.92万吨/年,占总核准能力的21.7%。

  此外,高标准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05项整改任务中,47项立行立改任务整体完成,58项长期整改任务持续推进;已办结10477件信访案件,办结率99.97%,整改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华南督察局肯定。

  改革创新,有序有效,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

  开展7个专题集中学习研讨,撰写13篇工作调研报告,列出15个重点整改问题清单…

  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调研检查,一项项整改工作的有效推进,是去年7月至9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结合工作实际,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有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真实写照。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深处走、往实里抓,始终注重服务中心和保障大局,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建立由省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办公室和4个区域专员办公室组成的“1+4”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体系。经中央编办批复同意,组建全国唯一的副厅级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

  选任了一批在污染防治攻坚和中央环保督察中涌现出的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优化了厅干部队伍结构,树立了干事创业的鲜明用人导向,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作为在国家机构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机构,省生态环境厅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完善生态环境法规标准体系。颁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和锅炉、玻璃工业、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提升相关行业污染治理水平。省生态环境厅在省直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活动中获评优秀。

  ▲省生态环境厅获2019年度广东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优秀

  ——创新生态环保领域市场机制。将占全省碳排放约65%的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等六大行业约249家控排企业纳入碳排放管理,履约率达99.2%。全省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1.36亿吨、成交额26.4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政务系统建设。加快“数字政府”改革,构建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监管数据合格率、事项覆盖率均达100%。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行政许可类事项即办件比例达到36%,承诺时限压缩比达到78%,实现依申请类事项全部网上可办,办理深度达到IV级。

  ——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成121个区县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监测事权上收,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获评首批国家“最美水站”。建成11个国控大气辐射自动监测站和国内首家省级“通信基站电磁环境管理与监测平台”。完成农用地32623个点位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9452家企业用地第一阶段调查,建立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华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土壤样品制备与流转中心建成投运。在第二届全国环境监测大比武中,广东代表队一举揽下全部4个奖项第一名,充分展示了广东生态环境监测铁军实力和风采。

  ▲第二届全国环境监测大比武广东包揽全部四个奖项第一名

  ——大力加强全民环保行动体系建设。统筹谋划环保大宣教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环境宣教新思路新举措。精心组织六五环境日系列活动、第八届广东环境文化节,积极推进绿色创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2019年省、市、县(区)三级联动,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参与,精心组织近200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大力推动全民环保自觉。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促进化解“邻避效应”

  历史在前行,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新年伊始,广东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2020年1号令的签发,吹响了2020年决战决胜治污攻坚的冲锋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2021 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34257号